“将来我们可以在中国一年生产10万辆汽车。”本世纪初,宝马集团在内部讨论对华投资时股票配资首选平台,当时亚洲业务的负责人做了这样一个预测,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个预测太大胆了。
现在来看,当时的设想太保守了。仅今年前9个月,宝马就在中国市场交付了超过60万辆汽车,并且大多数都是由合资公司华晨宝马在本土生产。
2023年是华晨宝马20周年,如今,中国是宝马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沈阳也成为这个跨国汽车巨头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而华晨宝马在中国的成长故事中,更值得参考的,则是这些炫目数字背后的“高质量”。
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表示:“全面的高质量理念是宝马在中国深耕20年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每一种产品和每一项服务,我们都在不断追求最高的质量和最佳的客户体验。宝马致力与本土伙伴建立长期双赢的合作关系,推动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的未来转型。”
作为一家跨国车企,宝马把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融汇到了在华事业的方方面面。而2022年落成的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里达厂区),则是这一理念的最新结晶。从这座工厂身上,你可以看到,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制造业”的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也能一窥华晨宝马在中国高质量发展20年背后的秘密。
数字化加持,面向未来的工厂
沈阳市铁西区大潘街道下辖8个行政村,李达村是其中之一,和相邻的村镇一样,在改革开放之后,它长期以农业、养殖为主要收入来源。随着这里被规划为华晨宝马最新的生产基地,“李达村”这个名字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2022年,里达厂区落成,这座凝聚了宝马全球最先进技术和制造理念的工厂,在尊重这一厂址的历史名称的同时,还增添了“家在中国,里程必达”的含义。这个名字背后,则是华晨宝马在中国20年的积累,以及对未来的雄心。
里达厂区以150亿元总投资创下宝马在华历史上单项投资之最。而它的建设时间仅有两年,即便是在以基建速度著称的中国市场,这也堪称神速。速度的背后是全新的数字化工厂理念。在设计之初,里达厂区的生产布局、工厂布局、设备安装等环节,都已经在3D引擎驱动的虚拟世界里充分演练,避免了所有可以预见的不合理的细节,这使得最后的工厂投产时间能够从两年半缩短到两年。
这种数字孪生的技术是宝马全新的iFACTORY理念的一部分,它讲求的是利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来实现更高维度的高质量生产。
同时,这种理念也浸润到实际生产环节,使得里达厂区能够实现精益生产,灵活、柔性地适应市场对不同车型的需求,甚至在燃油车和纯电动车这两类完全不同的工业产品之间自如切换。
这种技术提升并非为了科技而科技,而是着眼于市场端的实际情况。汽车业正处于巨大的技术革新浪潮之中,由此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让每一个参与者都必须更快地适应变化。随着2024年初创新纯电动BMWi5在沈阳投产,宝马纯电产品将覆盖几乎所有的主要细分市场。2026年,宝马还将在沈阳生产基地投产新世代车型。一座更智能、更精益、更适应时代的生产基地,是宝马对中国市场信心的最新例证。
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发展
牛背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为喜欢站在牛背上啄食昆虫和寄生虫,故而得名。它的名字也暗示了它习惯的生活环境:耕地、沼泽、树丛、池塘,如今在沈阳,它的春夏季栖息地要添上一处——华晨宝马里达厂区。从2022年建成以来,植被丰富的里达厂区逐渐成为夏季候鸟的栖息地,2023年,厂区里已经散布了200多只牛背鹭。
野生动物的青睐并不是里达厂区建设时的目标,但却是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自然结果。
此外,华晨宝马在里达厂区中还尤其强调“循环”二字。厂区内建有两个大型蓄水池,下雨时收集雨水,处理净化,再用于生产过程中。通过“海绵城市”的系统性工程,水资源在整个厂区内自由流动、循环利用。
从里达厂区跳出来看,华晨宝马的“循环”不仅限于上游。汽车的碳排放贯穿于全生命周期中生产、使用、回收等每一个环节。而新能源车则让这个问题更加复杂,电池作为电动车上最主要的零部件,不仅价值大,而且对环境的影响也更深。在中国,华晨宝马与合作伙伴华友循环一起合作,回收废旧电池,循环利用其中的稀有元素,并且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商业模式,大大提升整个新能源车产业的永续和可持续性。
把华晨宝马在供应链、制造、物流等方面的节能减排举措,与宝马在新能源车上的投入结合在一起,就能理解一家跨国车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发展理念。宝马集团是全球第一家加入巴黎气候协定的汽车厂家,它承诺到2030年将碳排放减少80%。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让人们生活的环境更好,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种树育人,植根中国20年
任何一个负责任的跨国企业想要在中国长期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本土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反过来看,人才也可能是像华晨宝马这样的企业留给中国市场的最宝贵财富。
自从在沈阳落地生根,华晨宝马就开始持续将德国成熟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带到中国。在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被广泛应用,人才在学校和工厂接受综合的教育,使得他们能习得最前沿的职业技术,并且由此形成专业的“工匠精神”。
这种培养和提升不仅限于宝马内部,还广泛存在于宝马与本土合作伙伴的关系中。在电动车产业链起步之时,宝马就把业界最前沿的技术标准带到了中国,扶持了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一批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端的“独角兽”。某种程度上,现在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上的百花齐放,背后的土壤就是长期开放所累积的大量人才和技术资源。同样,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车的最大舞台之一,宝马也把全球电动车的重心落在中国。
随着制造业朝着智能、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华晨宝马也在同步更新人才培养的方法论,帮助人才在新科技浪潮下顺利转型。在华晨宝马内部,有一个名叫“数据先锋”的培训,面向所有员工。不论什么岗位的同事,都可以学习SQL、Python等数据分析常用的语言,以及PowerBI这样的视觉化数据软件,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进阶。培训合格之后,员工就可以用华晨宝马各个生产基地累积的海量数据,来提升工作效率,适应数字化的iFACTORY时代。
这些细节工作也让华晨宝马能够更负责任地实现电动化和数字化的转型。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第六代动力电项目将创造2000个新的工作岗位,其中半数是从发动机等传统汽车的生产线上转移而来。目前,参与过电动化培训的华晨宝马员工已经超过8000人。
人们在谈论华晨宝马对于本地发展的贡献时,总会提到税收、GDP,但如果仅仅为了数字上的发展,许多细节的功夫就有可能被忽略。而华晨宝马的目光看得更加长远和深刻,它对人才和本地社区进行持续投入,同时携手合作伙伴,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这对于所有想在中国长期发展的跨国公司来说都是一个范例——深深融入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会回报更多。
华晨宝马的20年,也是宝马在中国“种树”的20年。这家百年车企把自己对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和积累无保留地投入在这片土地,同时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硕果。随着宝马与中国市场的关系不断加深,可以期待,华晨宝马作为中国制造业开放、创新的样本,还会结出更多高质量的果实。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第一财经
相关阅读 奢侈放缓,可持续创新加速 07-19 19:29 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精准核算 ———推动数据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思考2024年7月10日,《广州市数据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稿)》提出,市统计部门应当推动数据要素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核算体系。此前,我国的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已经从2021年的南山区试点拓展到2022年的深圳全市,并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当下,数据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面临着新的难点。需以政策为导向,以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为重点,进一步健全数据共享机制,促进理论体系与实际应用的深度融合及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激活要素价值,发挥要素积极作用,实现要素市场规范化,使数字化经济核算迈入新台阶。
07-16 01:33 天奇股份:子公司拟参设合资公司 开展电池材料再生利用业务天奇股份:子公司拟参设合资公司 开展电池材料再生利用业务
07-10 20:32 祥明智能:出资650万元设合资公司 从事机器人相关业务祥明智能:出资650万元设合资公司 从事机器人相关业务
07-08 17:27 突降利好!重大变盘节点来了7月的第一个交易日股票配资首选平台,A股上涨,上证指数涨幅近1%,万得全A指数大涨0.75%。
07-02 16:34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